bat365院训“明理 笃学 慎修 博用”正式公布

信息来源:学院办公室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09-10-19

为构建高尚的校园文化,塑造学院良好的形象,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竞争力,鼓舞全院师生奋发向上,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基础上,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选取“明理 笃学 慎修 博用”作为bat365院训。

院训是一个学院文化名片和精神象征,是学院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学院的院训既是校训的延伸,又要体现学院的学科和专业特点。bat365院训“明理 笃学 慎修 博用”, 前后八个字组成四个词语。其释义为:首先是暗含了“理学”两字,前面用“明”、“笃”修饰,就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突出出来了,而“慎修”既是明理的需要,也是笃学的要求,至于“博用”,则无论是道德的养成还是学习的目的,都在于能够广泛地应用。同时,这八个字也把校训在bat365具体化了。

从教育的历史看,理学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是一直受到重视的,西周时期的教育,开设六门课,其中就有“数”这一门,数即算法。另两门课叫“射”和“御”,想来便跟物理有关了,可见,历史的渊源是很深的。

《礼记》云:“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礼器》)(诩,普遍也;大理,统理也。)又云:“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曲礼》)(识,记忆;让,礼让;敦,专心、专注。)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礼记.学记》则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也含有“理”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非笃学则无以明理。慎独,是儒家向所倡导的,其实也是讲的修养问题。《礼记.大学》主张一个人要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慎修”就是完善个人人格的重要途径,也只有这样,才能理明、学笃、和谐、高尚。慎者,谨慎细心也;修,修养。所谓“修”,一是要修身,二是要修业(学术之业,学习之业)。修身,就要不断完善个人的道德境界。孔子要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云:“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博,丰富)。”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修业方能精进。毛主席说:“学习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中国古代的教育,其实是很重实践、重实用的,《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行,就是实践,就是应用。孟子云:“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人。”(《尽心下》)从孔夫子到陶行知,都是强调“学、思、做”合一的。这里提出“博用”,不仅要求重视“应用”,而且还要注重应用的广泛性。

总之,这八个字,既对干部、教师适用,也对学生适用。

概而言之,明理重“德”,笃学在“心”,慎修也讲“行”,而博用是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出发点(要博用,就要不断更新知识,追求真理——求真、创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