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三晚上学术讲座的通告

信息来源:学院办公室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07-12-24

 

各位老师、同学:

   学院周三晚上630A3-121举行学术讲座,欢迎广大老师、同学参加。

 

讲座题目:冷原子让物理热

附:李有泉教授简介:

李有泉:男、汉族,浙江大学物理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4月出生于甘肃靖远, 1983年兰州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 1986年兰州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 1989年兰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01992江大学博士后, 现任职于浙江大学bat365物理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八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 现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轨道简并自旋系统的SU(4)理论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轨道简并强关联系统的SU(4)理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891990于烟台大学任教。1993年以来于浙江大学任教。19966月晋升教授、1997春聘为博士生导师。199669月意大利ICTP学术访问。 1997年瑞士联邦理工ETH-L客座教授。19971219983月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研究。19995月至20017月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客座教授、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 20021-3月赴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20044-5月赴香港大学合作研究。20019月起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分别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六部委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优秀成就奖章和浙江省劳动模范奖章。2004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 19901994为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1994年至2001年为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正规协联成员(Regular Associate);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顾问、美国《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及《Physical Review B》特约评审人、《Mathematical Review》特邀评论员,《科学通报》特约编辑。  

近期研究领域

强关联系统和介观体系物理的理论研究;量子场论对称性及其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等。 

主要学术成绩简介

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多次、在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全国性学术会议报告多次。以国际一学术流刊物为主,发表论文九十余篇(其中权威性杂志Phys. Rev.Lett.4篇),其中多数论文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或被多次引用,有些研究成果在学术专著和《Science》上的综述文章中有专门介绍。

首先提出电荷离散的介观电路量子理论并给出电荷-电流测不准关系和最小测不准波包。推出LC回路的Mathieu方程。 用纯L回路观点导出介观环上持续流的公式。用纯C回路解释了库仑阻塞。发现耦合介观电路中有非对易几何结构。

Bethe ansatz方法先后求解有电子相互作用Kondo杂质模型、Hubbard量子线等模型的精确解。研究了他们的零温磁化率, 基态和低激发态的性质。用非微扰方法研究了介观环上的持续流。

提出轨道简并自旋系统的SU(4)理论,研究了自旋系统在有轨道自由度时的对称性及物理特性。指出在许多二维格点上,基态不具有长程序,这将有助于解释在LiNiO2 中观察到的自旋液体特性。对一维模型用非微扰方法研究了基态和低激发态特性。解出准粒子色散关系和激发谱,并描绘了相应的直观图象。

揭示了二重简并电子系统的基础对称性和隐藏的电荷对称性。引入部分吸引模型研究了排斥模型的强耦合极限, 证明在半满时等价与SO(6) 海森堡模型,在1/4填充时等价与SU(4) 海森堡模型。分析了由各向异性耦合及外场引起的各种可能的对称破缺。解出一维激发态准粒子色散关系。把关于自旋1/2的海森堡模型的LSM定理成功地推广到与其它凝聚态模型有关的高阶对称群的情形。

研究了二分量玻色相互作用系统,首先发现其铁磁基态。用非微扰方法求得激发态的重要新特征。

研究了一维关联费米子系统的量子纠缠, 我们结果第一次显示了纠缠能被用于确定费米子系统中的量子相变。对于一维海森堡模型,分别研究了最近邻和次近邻格点的concurrence,包括基态情况和有限温度情况。从关联函数角度予以阐明。研究了氢原子中精细相互作用下外层电子和原子核间的热力学纠缠,并给出了纠缠度和温度、外界磁场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网站地图